首页 > 新闻中心 > 酒店行业动态

Ag官网- AG平台- AG亚游集团|世界上有两种足球:一种是足球,一种是中国足球

发布时间:2025-10-15 18:08:06    次浏览

写下这样的命题,我丝毫没有调侃和嘲讽中国足球的意思。以前,我是排斥的。但是,从今天开始,我终于接受“世界上有两种足球,一种是足球,一种是中国足球”的说法。我们距离世界先进足球,差距一万年。U19国青队主帅李明告诉我,不管什么原因,球队输球的责任都是他主教练的责任。这是一个男人应有的态度。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球员个体上的差距明显,距离真正的现代足球还很远。我们不能再落入找个替罪羊的窠臼,尤其是中国足协必须要形成青训太差导致各级国字号队伍成绩惨淡的共识,必须以“刮骨疗毒”的决绝勇气尽快建立真正现代化的“训练体系”。过去,一直在讲“青训体系”。现在,重点强调一下“训练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先进的青训大纲和高水平的青训教练是核心。只有解决了这两方面的问题,才能扭转这种全方位落后局面。1、国青侵略性明显弱于塔吉克斯坦。比赛是一面镜子。李明率领的U19国青队0比2完败给塔吉克斯坦,让我们痛苦的不是这样窘迫的比分,而是整支球队的表现看不到希望。这和国足在12强赛上的表现如出一辙,我们不能再纠缠于一两场比赛的得失,必须找到问题的本质,才能不会继续让岁月蹉跎下去。从国家队到国青队以及其他各级国字号队伍,如果比赛的节奏不是很快,能够打出传控足球,表现就可以。只要遇到侵略性强且踢法简单简练的球队,各级国字号队伍就乱了章法,且一直无解。这个问题,短期内似乎看不到任何解决的希望,也没有解决的办法。在和塔吉克斯坦的比赛中,对方的侵略性远远强于我们。无论是传接球的速度、出脚的频率还是阅读比赛的能力,中国队都落后于对手。塔吉克斯坦的打法,像极了10月6日的叙利亚、10月11日的乌兹别克斯坦。无论是国家队还是国青队,均不适应对手的现代化踢法。这种侵略性,是从小养成的习惯,或者是从小在专项训练中熏陶出来并且在比赛中巩固和加以提高的。后天也可以学到一些,但是绝对不会从骨子里具备那种从小就练成的侵略性特质。足球场上的侵略性非常重要。2005年备战世青赛的时候,时任国青队主帅的德国人克劳琛,专门给当时的右后卫谭望嵩开小灶,让他在边路的进攻和防守都要更坚决更有侵略性。这不是一支队伍或者说一个年龄段球员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国足球青训中的问题。不知道我们的青训教练们对于场上的侵略性如何理解,不知道我们的青训教练们作何感想。所谓的侵略性其实不仅仅是气质上和快、准、狠上的,而是贯穿了比赛中的各个环节。 2、必须尽快出台现代化的拥有所有专项训练的青训大纲。迄今为止,中国足球还没有一本真正能够符合现代化足球要求的青训大纲,整个中国足球也没有形成应有的共识。尤其是从小就要进行的多项专项训练,在我们的青训体系中还存在诸多的空白。所以,当务之急,是必须出台先进的能够涵盖所有专项训练且符合规律的青训大纲。从国家队到U19国青队,抛开教练的技战术部署和用人、临场指挥等细节不谈,看看我们球员的一对一能力,在紧逼防守下处理球的能力,在场上的跑位等等,就会明白为什么我们的球员没有能力控制好球、控制住球,为什么我们的球员没法形成流畅的配合,为何我们的队伍没有像样的组织。因为,比赛中所有能够看到的这些细节技术,首先是在青少年的时候形成,然后在各级青少年比赛中去检验和提高。真正到了正式大赛的时候,如果每个环节上的每个细节的处理,都无法和对手抗衡,一定是我们的青训水平出了大问题。比如说,在青少年时代,我们的“无球跑动”是如何进行专项训练的?比如说,对方拿球的时候,我们是如何进行更有侵略性更有效率的专项逼抢训练的?比如说,在背对或者面对对手的时候,我们是如何进行传接球与配合训练的?等等。训练不到位或者训练不科学、无法接轨先进的现代足球,到了比赛中就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效果。我还是要提一下西班牙皇家社会俱乐部主席华金在南京和我说的那番话:“在西班牙所有的俱乐部,小时候都要进行专项训练,比如说无球跑动的专项训练的时间一般是三年。”希望我们到欧洲把真正先进的青训大纲学习一下,制定出适合我们的先进的训练大纲。因为,足球技术大同,成才规律也是一样的。3、为什么葡萄牙留洋的球员不行?关于中国足协以及后来的葡萄牙留洋计划,我早就有过阐述。从当年的93/94、95/96两个年龄段的球员被送往葡萄牙开始,我就不看好。因为,在这样的留洋模式中,我们的青少年根本就无法真正融入到欧洲的青训体系中。一方面,由于FIFA政策的壁垒,球员在18岁之前不能以培训的方式到其他国家留洋,不能参加当地正式的青少年联赛。后来,一些球员开始参加比赛,那是因为他们到了18岁之后,可以转会到俱乐部,所以才有了比赛机会,这和真正融入到欧洲的青训体系,参加欧洲的正式青少年联赛是两回事。无论是在葡萄牙还是西班牙,都是同样的问题。说白了,我们到葡萄牙和西班牙留洋的孩子,在18岁之前都是“游民”。而且,除了个别球员之外,在西班牙留洋的孩子很多是在俱乐部的C队甚至是D队。因为,我们球员从小的底子不行,没有能力适应B队,更不可能达到A队的水平。来自青岛的“小梅西”李明,曾经短暂进过马竞的B队,但是很快就又回到了C队。因为,“小梅西”的能力根本就无法适应B队。青少年时代无法参加葡萄牙和西班牙正式的青少年联赛,只是依靠18岁以后转会到俱乐部参加低级别的联赛,很难让他们有颠覆性的提高。因此,当那些被很多人奉若神明的留洋球员来到巴林参加亚青赛的时候,面对澳大利亚、坦吉克斯坦这两支具有现代化侵略性踢法的队伍,他们在场上表现得同样平庸。实际上,无论是中国足协还是地方协会主导的留洋,不管是从法国的梅斯开始,还是到河北精英的巴西战略,再到中国足协以及宋基会支持的葡萄牙留洋、大连万达主导的西班牙留洋,都没有真正培养出优秀的青年才俊。从成才的规律讲,无法融入到人家的青训体系,不能从小就参加人家的正式青少年联赛,以一个半成品的样子去留洋镀金,终究不会学到人家的真谛。我们必须认清这样的现实,在一些家长曾经到足协要说法,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回来踢上正式比赛的时候,并没有引起中国足球足够的重视与警惕。看看眼前的惨状,想想依然灰暗的未来,别人不清醒,中国足协也必须清醒了。4、足协要在“165模式”下抓紧落实“十大青少年工程”。从2016年开始,中国足协确定了青少年“165模式”,这是开展青少年的工作的基础。“1”指的是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主要是与教育部门紧密合作,保持畅通,做到双向交流,人才共享等等。“6”指的是充分做好并利用好六个平台:校园足球的平台;各地青训中心,以体育部门为主,和教育部门联手;充分利用职业联赛俱乐部已有的梯队;用好社会足球学校,要出台相关政策,制定足校的评估体系、管理机制等;加强留洋平台的利用;建立主客场制的大区赛,每个大区都要有选拔队,总决赛后也要建立选拔队。“5”是指做好五项基础工作:建立全方位的、科学的中国青少年足球数据库;加强青少年教练员队伍的建设与培养;2017年正式组成中国足球名宿辅导团,为各地校园足球服务;制定出真正先进的青少年训练大纲;建立完善的青少年竞赛体系。围绕着上述“165模式”,中国足协从2016年开始推出“十大工程”,构建相对完善的、科学的、先进的青训体系,为中国足球的未来打好基础。当U19国青队0比2完败给塔吉克斯坦之后,上述工作的开展和发展就显得更加急迫。另外,当我把十大工程报道出来之后,人们对于这样的设计和规划都持积极态度,但是对于落实和执行力持怀疑态度。果树会在8年甚至10年之后结果,但是过程却是从现在开始就要看到,因此,中国足协从现在开始必须全力抓落实,让中国青少年足球的发展走上正确道路。再次附上中国足协的“十大工程”:1、制定青训中心标准,重金投入青训中心建设。长期以来,除了职业俱乐部的足球学校之外,中国足球并没有建立真正的青训中心,而青训中心是青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把青训中心建设好了,才具备了青少年足球培养与发展的基础。6-12岁是“黄金年龄段”,是运动技能形成的关键时期,国外目前非常重视,发达国家甚至有从4岁、5岁就开始进行训练。我们国家目前在这个阶段整体缺失。因此,针对6-12岁少儿进行系统专业训练的各级青训中心,要给予高度重视。一方面要制定各级青训中心建设标准、审核办法、管理规定等,在建设和发展中细化管理主体;另一方面可以带动社会化培训机构的发展,为竞技系列储备、培育、选拔、输送人才。2、中国足协和教育部门合作共建,共同担负起发展中国足球重任,建立多家校园足球俱乐部,成为培养和输送青少年球员的载体。此前,笔者在阐述校园足球和竞技系列的关系时,曾经明确提出必须找到一个校园足球和竞技系列接轨的渠道,唯有如此,才能让校园足球真正成为竞技足球的人才储备库。笔者也曾经建议效仿日本校园足球,建立更多的业余足球俱乐部,那些业余时间想去提高的校园里的孩子,可以到业余足球俱乐部去进行提高。业余足球俱乐部的教练员必须高水平,这样才能真正让校园足球里的孩子得到提高,缩小与竞技系列的差距。如今,中国足协和教育部门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成立校园足球俱乐部,目的就是业余时间进行提高,其作用如下。一、使那些真正喜爱足球并愿意在课余时间继续参加足球活动的学生,能够接受相对专业、系统的训练和选拔。二、使这部分孩子在兴趣和快乐的基础上,逐步树立起责任感、使命感和奋斗目标。三、校园足球俱乐部每周要有规定的训练时间,如不少于三次,每周、每月、每个季度都要有固定的比赛安排,而参加这些系统训练和正规比赛的学生,应纳入足球人口的统计数量中。四、校园青少年足球俱乐部应与各地青训中心接轨,选拔输送接受系统专业训练的学生。青训中心与校园青少年足球俱乐部有机结合,就会成为青训体系的金字塔基。3、建立区域性省市间的周末主客场赛事。当中国足协和教育部门共同承担起发展和提高中国足球水平的重任之后,合作也会更加紧密。最为重要的标志,就是校园足球里的高水平球队将参加中国足协主办的大区比赛,而且校园足球和队伍和竞技系列一样打主客场。变赛会制为主客场,是青少年联赛的的一个重大变化,也是重要突破。从小打主客场,可以增加更多的比赛,可以让孩子们从小就适应主客场赛制,为将来可能参加职业联赛奠定更为良好的基础。通过大区赛,中国足协可以根据球队的表现,选拔出各个年龄段的选拔队,为他们提供更多国内和国际比赛的机会。这些选拔队就是各级国家队的后备人才,有利于各级国家队的选材。因为校园足球的队伍也在其中,各个年龄段的选拔队实际上会涵盖竞技系列和校园足球里的全部优秀苗子,真正让校园足球成为发展中国足球的力量。4、全国青少年联赛均事实单年龄段设置。从2016赛季开始,中国足协已经在2001、2002、2003三个年龄段的单年龄段联赛。今后,所有可以打联赛的青少年球员都将按照单年龄段设置。由于历史原因,从全国青少年联赛到青运会和全运会,都是“单带双”的设置,如97带着98,99带着2000。这样在客观上就造成各地只重视建设单年龄段队伍,双年龄段球员的流失严重,很多时候,双年龄段的球员会出现断层。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在全国青少年联赛,包括全运会和青运会,推行单年龄段比赛,从机制上避免双年龄段球员流失现象。综合各方情况看,应该注重如下原则:一、全国比赛年龄段设置将与奥运会、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世界少年足球锦标赛、全运会、青运会完成系统对应衔接。二、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身体发育状况和技术水平,层级细化赛制和年龄段竞赛主题。三、要充分考虑赛事时间安排的合理性,调整搭配好各个年龄段小队员的学业和训练比赛的关系。5、授权地方组建区域性高水平选拔队,发挥并调动地方积极性。这项措施,可以充分调动地方协会的积极性,更为广泛地利用地方各项资源,为青少年足球的发展提供更多助力。就像上面说的那样,区域性选拔队以及最终的全国性选拔队,都包括了校园足球的苗子,不仅可以为各级国字号队伍储备更多的人才,还实现了竞技系列和校园足球的接轨。中国足协作为龙头,过去对地方协会的积极性调动不够,主要原因就是中国足协没有真正放权给地方协会,没有让地方协会调动他们所在区域的各方资源,进而没有让地方协会形成自己的工作特色。如今,建立区域性主客场赛事,地方协会将发挥关键作用,并且会解决地方协会过去等靠要的弊端,让他们真正成为地方足球的发展管理主体。而且,地方协会一旦动起来,就会真正和中国足协形成一个整体,增强行业的凝聚力。因此,授权地方承办区域性赛事和组建区域性选拔队,不仅仅是赛事和球队那样简单,关乎到中国足球各个区域的协同发展。6、增设各级青少年国家队建制。2016年,中国足协已经提前组建了1999年国青队和2002年国少队。2017年,会组建2001年国青队,让各级青少年国家队的梯队建设变得更加完善。上述提到过的大区选拔队和全国选拔队,就会成为各级青少年国家队的后备,并且也会被各职业俱乐部的梯队关注。这种做法,让校园足球的孩子有了进国家队和为国效力的机会,必定也会促进校园足球的发展与提高。与足球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青少年国家队建设,无论从队伍的建制、队伍的保障、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选拔和储备,乃至参赛世界性赛事准备过程的系统性上,都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方面。从球队建设和建制的角度讲,中国足协首先要逐步增加青少年国家队的建制,设2支国青、2支国少,共4支队伍建制。今后,国青和国少,在参加亚青赛和亚少赛之前,要有至少三年的备战周期,而不是当年才组队。每年保证至少三个月(100天)的集训时间,少年队充分利用寒暑假和各种小长假时间进行集训,每年保证20场以上的国际比赛。注:99年龄段国青,韩国和日本已经组队3年多了,我们在2016年才开始组建这支球队。7、切实提高青训教练的水平。青训教练的水平,制约着孩子们的能力和水平。从2016赛季开始,中国足协对各级青少年国字号队伍主帅的要求提高,必须具备执业教练员证书;参加青运会和全运会比赛的队伍,主教练必须具有A级或以上证书;参加全国青少年联赛的队伍,主教练必须具A级或以上证书。关键不在这些证书,因为取个证书相对比较容易。中国足协今后将和教育部门一起解决教练员水平不高的问题,引进高水平青训教练培养我们的青训教练,加大培训力度。如果没有接受相应培训或者资质不达标的教练员,就要在学习达标之后才能走上岗位,这一点再不做到,青少年球员的质量无从谈起。对于一些有良好运动经历,但暂时还没有培训证书的年轻教练员,足协可以在培训机制上给予保障,让这些人能够尽快完成培训,早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加强教练员培训,也可以通过授权各地的省、市、区等各级青训中心来完成,要赋予这些青训中心培训教练员的职责和权力,中国足协负责家督和审核,这既是教练员培训机制向国际接轨,也是符合国情的一种探索和创新。同时,中国足协也在考虑青训教练整体留洋3至5年的可能性,让他们在真正的先进足球环境中扎根3年至5年,学成归来之后,投身到青少年领域。看看中国队在12强赛上的表现,我们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尤其是个体基本功方面的差距更为明显,不解决青训教练的水平问题,中国足球就不会有出头之日。中国足协已经认清了问题的本质,也有了计划,接下来就看如何落实了。8、建立全国青少年足球数据库。这是中国足球在青少年领域的重大突破。建立一个庞大而又强大的数据库,将球员的比赛数据、位置技术数据等全部放到他的个人档案库中,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形成一个科学的数据报告,就能够对一个球员的能力、特点、发展潜力等作出相对合理的评估,判断这个球员将来的发展方向,避免漏掉人才,同时也可以避免不是和踢球的孩子强行选择踢球而耽误自己的前途。数据库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对全国各年龄段青少年球员各类技术数据的统计、积累、整理,进行大数据分析,总体掌握全国青少年球员在不同阶段的发育情况、机能状态、参赛技术统计、转会及出国培训记录等等信息。萃取和提炼出青少年球员成长内在规律和变化趋势,保障选拔和培养过程的科学性、系统性,最终为各级国家队选拔队员和提高水平服务。另一方面,中国足协组织老教练、老专家组成选拔组,根据每个球员的大数据,结合现场比赛的表现,对球员有一些专业的评价,同时对于青少年足球的问题,也要有及时针对性的反馈。在这个过程中,无形中就形成了中国足协的“球探机制”,既可以为各级青少年国家队选拔人才,又可以为各职业梯队推荐人才。9、出台真正实用而又先进的《青少年足球训练大纲》。连一本像样的《青少年足球大纲》都没有,何谈发展青少年?德国在十几年前在世界杯失败后,通过一套青少年发展计划,再次走到了巅峰。这其中,德国足协推行了一套思路完整而清晰的《青少年足球训练大纲》,并据此进行了大规模的培训和选拔,培养出一批世界级球员。发展青少年,在突出重点的同时,更要兼顾长远,要打造一条培养青少年后备人才的流水线。而《青少年足球训练大纲》,正是这条流水线的标准。《青少年足球训练大纲》,要体现针对性、实用性,指导性、先进性。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及足球专项技能形成规律,大纲要层级细化各年龄段的训练原则、内容和方法,配套训练指导丛书,真正结合符合现代足球发展的规律,让培养出的孩子与时俱进,而不是让他们输在起跑线。10、足协和教育部门共建平台,组建百名教练员辅导团。合作,才能共赢。中国足协和教育部门开启了新的合作篇章。中国足协将组织100人的教练员辅导团,为校园足球服务。和教育部门共同研究区域联赛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共同打造优秀后备人才的培养平台。中国足协为校园足球提供教练员培训平台和机会。欲看更多文章,请关注“肖良志的足球江湖”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赞赏人赞赏